写的文字多了,粉丝也多了起来,这其中就有几位六零后的老哥,都是功成名就的事业型,而且居住在北京和上海、南京这样资讯非常发达的城市。一位格外钟情于我的所谓“都市男女情感系列”文字的H君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看冯小刚的电影《芳华》,如果看了,他和朋友们很希望读读我的观后感,也算是非专业的影评。于是我就在上周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,认真观看了电影,这里也认真地写点文字,给H君,也给喜欢我文字并且喜欢与我心灵交流的各位好友们。
应该说这是一部和冯小刚以前的“冯氏”风格很不同的一部片子,片子以第三人称“萧穗子”的口吻,娓娓道来一群芳华正茂的女孩子和小伙儿在部队文工团历经成长、爱情以及大时代变迁带来的种种人生命运。这期间,集体生活的摩擦,爱情的萌发和青春的冲动,人性的善良和丑陋,包括后期战场上的残酷,生与死的瞬间定格,时代变迁后的尴尬和无奈,影片都表达得淋漓尽致。片中的主人公何小萍人如其名,在亲生父亲被劳改、自己受尽继父一家人的屈辱之后,本来以为到军营会感受大家庭的温暖,结果来自农村而且爱出汗(估计是营养不良导致体虚吧,作者没有明写)的她,在文工团还是受到了大家的孤立和排斥,何小萍在时代的狂潮和波涛汹涌下,真的如一叶浮萍,风雨飘摇,可怜之至。不过何小萍幸亏收到了接他入伍的刘峰的热心帮助,后者身为全军学雷锋模范,被人称为“活雷锋”的刘峰本来可以上军政大学,可是天性善良的他还是把机会让给了战友,对林丁丁的爱意被人家误解成为“耍流氓”,结果背上了“作风问题”最终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。战场上的刘峰虽然机智勇敢,但是残酷的战争还是让他失去了一只胳膊。而何小萍则因为看不惯刘峰的不平遭遇也被发配去了战地医院,面对鲜血淋漓、断肢残臂、全身烧伤等伤员,这一个弱女子精神上大受刺激而导致了精神失常。对越自卫战争结束后,文工团也遭遇解散,昔日的战友们在告别晚会上唱着《驼铃》全部失声痛哭。刘峰昔日爱恋的林丁丁远赴澳洲嫁人,当年身材傲人的报幕员和做过战地记者、见证了刘峰和林丁丁、何小萍情感纠葛的萧穗子在海口见面,意外地遇到了当年的战斗英雄刘峰被联防队员欺负,报幕员痛斥了联防队员并帮助刘峰缴纳了罚款。后来刘峰和何小萍在烈士陵墓祭奠烈士时相遇,何小萍终于向刘峰袒露了隐藏十几年的心声:我只是想你抱抱我。影片结尾处,刘峰和何小萍终于走到了一起,在战友聚会中平和而安宁,静静享受他们余下的平安岁月。影片中六零后、七零后熟悉的卡式录音机和邓丽君的歌曲、牛仔裤等均有体现,而导演的长镜头也把青春美女的窈窕身材让观众大饱眼福。
也是因为这部电影吃吃未能与观众见面的缘故吧,许多影评人把“战争场面过于残酷”、“时代的撕裂”、“六零后集体的致青春”等等标签都贴给了这部片子。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这样子的,我其实更想把这部片子的编剧严歌苓的另外一部作品《归来》做一下比较。《芳华》的原作名字叫《谢谢你抚摸了我》,而《归来》的原作叫做《陆犯焉识》。我个人比较喜欢严歌苓细腻而隐秘的笔触,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倔强而命运多舛的底层形象,在文革等大时代背景下,奋力抗争而又大多无果的命运。无论是和丈夫举着牌子等人归来的冯婉喻,还是处处受到战友们排斥的何小萍,小人物一旦进入时代大背景下的惊涛骇浪,个人的人生和命运似乎都已经注定,任何抗争和努力都显得那么徒劳和苍白。据说严歌苓和冯小刚都在部队的文工团工作过,导演和编剧都在这部戏里留下了浓重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烙印。片中的插曲《绒花》出自电影《小花》,也是对那一代人青春和年华的美好追忆。
我是七零后,对六零后的知青生涯和当兵入伍的经历无法感同身受,不过通过众多的文学或者影视作品,对那一代人的经历、那一代人的青春,都充满了敬意。电影《芳华》更好地诠释了人性的光辉,我想说,刹那芳华,永恒记忆。H君,你是当过知青也当过兵的六零后,我这么说,你同意么?
写于2017年12月22日,大连